海洋台灣 Ocean Taiwan 精選 Select

【海洋台灣】宜花東賞鯨4港口 發展逾20年 帶來什麼成果與影響?

花蓮蘇花公路外海巧遇大翅鯨

花蓮蘇花公路外賞鯨巧遇大翅鯨
全世界鯨豚約九十種,在台灣海域就曾記錄約三十種!二○一八年三月二十八日中午,一對大翅鯨母子出現在花蓮賞鯨碼頭外海,四公尺大的寶寶玩心大發,留下在蘇花公路前躍身擊浪的珍貴影像。台灣賞鯨發展超過二十年,開啟人們海上尋鯨的美好體驗,也讓人回頭檢視台灣鯨豚保育的成效與隱憂。

賞鯨一詞翻譯自英文「Whale Watching」,泛指出海欣賞鯨豚,鯨、豚都是海洋哺乳類,分別只是鯨大、豚小,通常四公尺以上稱為鯨。因為鯨豚跟人類一樣用肺呼吸,需要到水面換氣,人們才有海上賞鯨的機會,但賞鯨猶如大海撈針,即使現代科技再進步,還是得靠船長、船員的眼力土法找鯨豚,而且牠們是野生動物,並不是被豢養在大海的固定區域,所以能看到就很幸運了!因為東海岸緊鄰太平洋,海底地形加上黑潮流經,海域適合鯨豚覓食、棲息、路過閃流,鯨豚種類和數量都豐富。

花蓮外海賞鯨豚

▲大批飛旋海豚自在地悠游大海,與遠方海岸山脈上的遠雄海洋公園形成對比,賞鯨活動讓人了解鯨豚在野外真實生活的樣貌。(攝影/金磊)

賞鯨領台灣人航向大海

台灣周邊海域曾有許多大型鯨魚,早期有捕鯨業,一九一○年代南部海域曾捕獲大翅鯨(座頭鯨)、藍鯨、布氏鯨、塞鯨、抹香鯨、長須鯨、虎鯨等,一九八一年因美國強力干預而停止捕鯨,但仍會捕食海豚。一九九○年澎湖沙港圍捕海豚事件,在國際壓力下,台灣將鯨豚列入保育類,鯨豚保育觀念才逐漸在台萌芽。

台灣早期鯨豚研究以擱淺為主,直到一九九六年學者與漁民組成「尋鯨小組」,開啟台灣首次海上鯨豚調查,從花蓮石梯港搭漁船出海,發現虎鯨震撼全台,揭開台灣賞鯨序幕,隔年七月,台灣第一艘賞鯨船海鯨號,就從石梯港出發。一九九八年台灣第一個海洋非營利組織「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」成立,與花蓮市多羅滿賞鯨船公司開啟NGO與賞鯨業者逾二十年的合作。

花蓮海鯨號賞鯨幸運巧遇虎鯨

▲虎鯨開啟台灣賞鯨史,「海鯨號」是台灣第一艘賞鯨船,也經常與鯨豚研究人員合作,協助東海岸鯨豚調查。(攝影/林思瑩)

4至10月最佳賞鯨季節

東海岸有四賞鯨港口:宜蘭烏石港可順遊龜山島,花蓮賞鯨地點則有花蓮港和石梯港,以及台東成功港,賞鯨季節以每年四至十月最佳,台灣賞鯨豚目擊率約有八、九成,但也會有「摃龜」沒看到的時候。

余欣怡指出,宜蘭最常見為長吻飛旋海豚、瓶鼻海豚,偶爾可見真海豚,另也有小虎鯨與偽虎鯨出沒。因海底地形不同,花蓮、台東海域最常見則為:長吻飛旋海豚、花紋海豚、熱帶斑海豚,次常見:瓶鼻海豚、弗氏海豚,亦曾目擊許多中、大型鯨,如:深海處出沒的喙鯨科,春季出現的大翅鯨,夏季出現的抹香鯨、虎鯨和短肢領航鯨,但明星物種:抹香鯨、大翅鯨、虎鯨等,是可遇不可求,甚至專業鯨豚生態攝影師金磊還曾於二○一七年在花蓮海域記錄到罕見新種大村鯨(角島鯨)。

花蓮外海賞鯨巧遇抹香鯨花小香

▲親人的抹香鯨「花小香」好奇游來賞鯨船旁,吸引船上遊客圍觀拍攝。(攝影/金磊)

台灣賞鯨發展困境

賞鯨一九九七年剛開始時非常熱門,最初船票每人要價一千五百元,仍班班客滿,供不應求。但隨著賞鯨船隻增多,業者削價競爭,十多年前票價跌至一張八百元,十幾年來物價已上漲好幾倍,但賞鯨船票仍大多維持八百元,還被遊客嫌貴,加上多元的遊艇活動崛起,賞鯨業愈來愈難做,也偶發船隻包圍或近距離衝撞鯨豚的行為。

台灣海域賞鯨指南

▲台灣海域賞鯨指南。(海保署提供)

據海洋保育署《海洋保育啟航》報告指出,賞鯨對生態可能造成的影響包括:船隻燃料汙染、遊客隨意丟棄垃圾、過度開發敏感的沿海地帶,干擾鯨豚與其他野生動物生態,會造成短期或長期的衝擊,所以推動友善賞鯨是改善賞鯨產業品質的第一步。

海保署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合作,製作「台灣海域賞鯨指南」摺頁,向大眾宣導野生動物觀察和親近原則、說明船隻如何與鯨豚接觸才能減少對其干擾與衝擊、遊客在賞鯨過程中應如何與鯨豚互動等原則,建立遊客在賞鯨活動前的認知,並持續與產、學共商台灣如何更加友善賞鯨。

台灣海域常見鯨豚行為

▲台灣海域常見鯨豚行為。(海保署提供)

雖然鯨豚在台列入保育類已逾三十年,但鯨豚混獲誤捕事件層出不窮,二○一八年雲林查獲台灣史上最大宗非法宰殺買賣鯨豚案件,查扣鯨豚肉近六千公斤,主要來自宜蘭、東港、台東等地漁業混獲。

鯨豚為海洋食物鏈頂端物種,數量存亡是海洋環境是否健康的指標。過去鯨豚曾被大量捕殺,加上海洋環境日益惡化,鯨豚生存繁衍困難,牠們性成熟晚、懷孕時間長、產仔數量少,部分物種面臨滅絕危機。

台灣賞鯨發展逾二十年,帶領超過六百萬人次出海!人們對於鯨豚、大海從完全陌生,到逐漸認識,未來賞鯨若盼成為負責任的「生態旅遊」,勢必得訂定規範、提升品質與兼顧漁業管理,才能永續發展,「鯨」喜源源不絕。

清水斷崖賞鯨豚

▲一隻飛旋海豚在日出時的清水斷岸前躍出水面。台灣有「福爾摩沙」美譽,出海賞鯨再從海上回看陸地,是全然不同的風情。(攝影/金磊)

 

圖文節錄自《海洋台灣:大藍國土紀實》,更多精彩內容,歡迎購書支持用心的報導!
博客來|https://pse.is/Q6WUS
喜閱書苑|https://bit.ly/2EBHEUe
獨立書店|https://pse.is/PZ4KN

 

▲鯨豚生態攝影師金磊與鯨豚研究專家余欣怡,在大愛電視台「經典.TV」節目中,分享長年對於台灣東海岸鯨豚的觀察。

 

 

 

你也許會喜歡

無留言

發表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,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